English |  

中粮家佳康生猪产业链数智化转型之路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量: 13

当中粮家佳康赤峰饲料厂运料车进场智慧验证时,560 km外的家佳康洮南公司正在用智能机器人巡检,1 600 km外的黄冈公司用智慧系统精准判断白条去向。这条跨越千里的家佳康智慧网络,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养猪产业,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家佳康洮南公司生产区,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传统猪舍的简陋与灰暗,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与明亮。

液晶屏上显示着猪舍的实时数据:温度18℃、湿度65%、氨气浓度6ppm。这是猪舍内的智能环控系统,它可以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要素,精准调节通风量,不间断地将过滤后的新鲜空气输送到栋舍内。丝滑划过头顶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定时对猪只做数量盘点、状态评估。智能饲喂系统根据猪群生长曲线和营养需求量身定制饲喂量,当好猪只“身材管理”的“营养师”。

巡检机器人定时了解猪的健康情况,智能饲喂器有效解决饲料利用率不高、营养配比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为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在家佳康,每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都被全程智能记录、有效监控。这一系列智能化生猪养殖实践,源于中粮家佳康与科大讯飞、华为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中粮家佳康自2024年起深度推进的智能化建设。彼时行业正陷入“猪周期”低谷,家佳康在逆境中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机遇,制定了智慧养殖“三步走”技术路线,即建立养殖生产运营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数智化运营管理平台,并在长岭、洮南、随州176万头新项目中首批建设,开启了破局突围之路。

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AI算法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家佳康后发先至,试点打造了行业内最大规模一次性完整应用的数智化工程,利用“黑科技”快速实现数智化转型,开创了现代化养殖新范式。

如今,洮南养殖场已经投产,长岭、随州养殖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这些项目的开展,标志着家佳康在“智慧养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的老场改造和新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通过智能系统,有望重塑现场管理模式,实现环控能耗降低一成,猪只健康状态诊断准确率提升至九成。按年出栏150万头猪计算,仅饲料成本一项预计节约3 000万元,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一辆满载原料的货车驶入赤峰饲料厂,只需要司机输入手机号,即可自动显示采购订单等基础信息,实现洗消、取样、质检、过磅、卸货“一码通”。在这里,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从质量检测到成品出库,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记录、实时监控。通过智慧系统信息共享,养殖场需求和饲料厂生产之间的壁垒被彻底打通,品质稳定、新鲜出炉的饲料源源不断奔向养殖场。

无人值守地磅与车牌识别系统联动仅仅是这套“黑科技”的开端。自动拆垛系统将原料拆包速度提升200%,智能取样机器人3分钟完成上、中、下18个点位的取样、分样、制样、编盲、留样,并通过溜管将样本传输到实验室内的近红外在线检测仪,实现原料成分1 min快速检测。通过智慧改造,运料车有望达成“30 s进场~40 mim离场”,全流程耗时由平均1.5 h提速55%。

智能原料取样机器人精准取样,在原料质检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模式下,饲料厂与养殖场之间的信息壁垒会影响供需匹配效率,增加沟通成本。利用养殖饲料协同平台系统,养殖场饲料需求反馈和饲料厂物流调度平均耗时由平均1.5 h,缩短到30 min。

如今的饲料厂,“人扛肩挑”早已嵌入到历史的相框中,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空中挥舞、配料系统繁忙开合,少了几分“人声鼎沸”,却多了几分“热火朝天”。一粒粒粮食在这里蜕变为猪爱吃,吃了后长得快、少生病的猪界“米其林”。

在家佳康屠宰生产线上,“6 s”是数据采集和分轨决策的“生死时速”——生产线的高速运转不允许任何停顿,例如烫毛池的温度和时间必须精确控制,这正是家佳康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极致追求。过去,这条“6 s生产线”面临着痛点难点:工人们需要用肉眼判断每头猪的去向,再手动推入相应的轨道,这种“人眼识别+人推猪”的模式,效率低,易出错。

项目团队选择了在技术上成熟的MES系统,而系统要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逻辑判断,是最大的瓶颈。

“最难的是6秒过一个信息采集节点,对我们来说,每一秒都是挑战。这极短的时间内,系统需要完成称重、白条分级,并根据客户订单进行分轨判断,这对系统的集成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项目经理回忆道。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团队开始了“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白天,研究产线,记录系统的每一个错误;晚上,围在会议室,分析数据、优化逻辑,常常讨论到凌晨。

“那段时间,我们就像打BOSS,稍有延迟就会GAME OVER。”项目经理说,“但我们不能停,生产线也不能停。”

经过调试和优化,团队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改进了系统的取数逻辑,优化了信息采集节点的多余动作,确保每头猪的“身份”能被快速读取,让数据采集和分轨决策无缝衔接。这项成果,使家佳康成为行业内首个突破这一技术难题的企业。

黄冈工厂作为第一家上线MES系统的工厂,由于工人们习惯了手工操作,系统刚上线时,突然切换到系统录入数据,很多一线员工不适应,甚至有些抗拒。

项目经理十分理解这种转换的阵痛。“我告诉他们,做不到不要紧,我们手把手教。”“从开机到关机,每一个数据采集节点,都一步一步地教。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操作要反复演示十几遍,直到他们完全掌握。”工人们从最初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系统的“忠实粉丝”。现在回头看,那段“阵痛期”反而成了项目组最宝贵的经验。黄冈工厂的成功上线后,长岭、赤峰屠宰厂仅用3个月就成功复制了MES系统的应用。

中粮家佳康的数智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产业的革命,让每一头猪仔、每一粒饲料、每一片猪肉都镌刻着科技的密码。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如果涉及图文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