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饲养管理
1.坚持自繁自育 防因引入新羊带来病原体。
2.合理组织放牧
3.实行重点补饲 当冬季草枯营养下降或放牧采食不足时,必须进行补饲,特别是正在发育的幼龄羊、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成年母羊,以及种公羊补饲尤其重要。
4.妥善安排生产环节 养羊的主要生产环节是:鉴定、剪毛、梳绒、配种、产羔和育糕、羊羔断奶和分群。每一生产环节的安排,应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以尽可能增加有效放牧时间。
二、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污秽,有利于病原体的孳生和疫病的传播。因此,羊舍、羊圈、场地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除圈舍、场地的粪便及污物,将粪便及污物堆积发酵。
羊的饲草应当保持清洁、干燥,不能用发霉的饲草、腐烂的粮食喂羊;饮水也要清洁,不能让羊饮用污水和冷冻水。
老鼠、蚊子、苍蝇是病原体的宿主和携带者,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当清除羊舍周围的杂物、垃圾及乱草堆等,认真开展灭虫灭鼠工作。
三、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激发羊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免疫接种须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各地区、各羊场发生的传染病不一样,应制订出合乎本地区、本羊场具体情况的免疫程序。本地区主要防疫的是口蹄疫、羊痘、三联四防疫苗。
四、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羊舍消毒时先进行机械清扫,然后用消毒液消毒。产房的消毒,在产羔前应进行一次,产羔高峰期时进行多次,产羔结束后在进行一次。在病羊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五、组织定期驱虫
为了预防羊的寄生虫病,应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预防性驱虫的时机,根据寄生虫病季节动态调查确定。使用驱虫药时,要求剂量准确,并且要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驱虫过程中发现病羊,应进行对症治疗,及时解救出现毒副作用的羊。
六、预防毒物中毒
一是不喂含毒植物的叶茎、果实、种子。
二是不饲喂毒败饲料。
三是注意饲料的调制、搭配和贮藏。有些饲料本身含有有毒物质,饲喂时必须加以调制。如棉籽饼经高温处理后可减毒,减毒后再按一定比例同其他饲料混合搭配饲料,就不会发生中毒。有些饲料如马铃薯若贮藏不当,其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增加,因此应贮存在避光的地方,防止变青发芽,饲喂时也要同其他饲料按一定比例搭配。
四是妥善保存农药及化肥。
五是防止水源性毒物。对喷洒过农药和施有化肥的农田排水,不应作饮用水,对工厂附近排除的水或池塘内的死水,不宜让羊饮用。
关于中毒病羊的急救
一是除去毒物。有害物质如经口摄入,初期可用胃管洗胃,用温水反复冲洗,以排出胃内容物。在洗胃水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可提高洗胃效果。如中毒发生时间较长,大部分毒物已进入肠道时,应灌服泻药。也可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深部灌肠。对已吸收入血液中的毒物,可以从颈静脉放血,放血后随即静脉输入相应剂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有良好效果。
二是应用解毒药。在毒物性质未确定之前,可使用通用解毒药。如毒物性质已确定,则可有针对性地使用解毒药。
三是对症治疗。心脏衰弱时,可用强心剂;呼吸功能衰竭时,使呼吸中枢兴奋剂;病羊不安时,使用镇静剂;为了增强肝脏解毒能力,可大量输液。
七、传染病防制措施
羊群发生传染病时,兽医人员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同时要立即将病羊和健康羊隔离,不让它们有任何接触,以防健康家畜受到传染;对于发病前与病羊有过接触的羊,不能再同其他健康羊在一起饲养,单独圈养,经过20天以上的观察不发病,才能与健康养合群;如有出现病状的羊,则按病羊处理。对已隔离的病羊,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隔离场所禁止人畜出入和接近,工作人员出入应遵守消毒制度;隔离区内的用具、饲料、粪便等,未经彻底消毒,不得运出;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羊,由兽医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严格处理;病羊尸体要严格处理,视具体情况,或焚烧,或深埋,不得随意抛弃。对健康羊和可疑感染羊,要进行疫苗紧急接种或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发生急性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划定疫区,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措施,并组织力量尽快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