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65期:关于鸡的免疫程序的科学性

栏目:课堂 发布时间:2015-04-24
关于做好鸡的免疫防控疾病,说起来都是老生常谈,不厌其烦,喋喋不休总归是没人愿意听。可是,免疫年年做,鸡病频频出,怨谁呢?原因能够找出一箩筐,一件一件的摆出了,还都是老生常谈。

关于鸡的免疫程序的科学性

(冀中王老师原创)

      关于做好鸡的免疫防控疾病,说起来都是老生常谈,不厌其烦,喋喋不休总归是没人愿意听。可是,免疫年年做,鸡病频频出,怨谁呢?原因能够找出一箩筐,一件一件的摆出了,还都是老生常谈。笔者想来想去,就免疫说,大概是有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往常的一些免疫之所以没能防住鸡病,有可能就是这四个要素没绑在一块发力,或者说是支撑免疫这块棚顶的这四根立柱中有那么一两根没能挺住,造成了塌斜一角。

这四个要素是什么呢?它们是:科学的免疫程序、可靠的疫苗质量、认真的接种操作、正常的免疫应答。

我们业内的朋友可以想想看,要保障免疫的效果,这四个,缺了哪个能行?

不过,笔者以为,这四个中,疫苗质量,接种认真,免疫应答的可控性和可视性要比科学的免疫程序更容易掌握(相比较而言,其实也够难的),制订程序并不难,难在程序中的科学性。这里只谈程序的科学性,其它三个就免了。

我们养禽业的免疫程序,你说它有多复杂吧,又都差不多;你说它大同小异吧,又多有不尽相同。谁都知道就养禽业的历史和现状说,不可能制订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的免疫方案,各地的适用方案必定是符合各地疫情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我国幅员辽阔,养殖量庞大,各地病原积累、饲养密度、流行病实况、鸡的品种、饲养周期、养殖习惯、季节气温变化、隔离防疫自然屏障、人的经验、设施设备水准等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差异造就了我国禽病的复杂多样和此起彼伏,从这个意义上说,免疫程序的多——多的不尽相同才是科学的。然而,是不是所有适用的免疫程序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一问似乎就不科学!没有科学性怎么会适用呢?要知道,显性适用的背后会有隐性的不适用,而矛盾就在于,人们很难直接的找出鸡的发病与这种隐蔽的不适用的关系所在。

比如,母源抗体。父母代鸡的免疫抗体可经由种蛋传递给下一代雏鸡,这种“抗病遗产”可在雏鸡体内维持数日至三四周才逐渐消失。它可以保护雏鸡抵抗病原的侵袭,又会对疫苗抗原起中和作用。要避免与克服母抗的干扰,就要把免疫接种的日龄设定的恰到好处,过早过晚都不利。过早,幼龄雏鸡的免疫器官不健全,不能迅速产生免疫应答还会受到损伤,大量母抗被中和了,而新的被动免疫又还没开始起效,难免发病;过晚,母抗消失殆尽或残留不等,处于发病临界,人工免疫补救不及,也难免发病。

还要使用疫苗恰到好处。弱毒苗、中等毒力苗、油苗、联苗的免疫效价,产生抗体时间,保护率,保护期不同,有时使用顺序有误也会对克服母抗干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造成免疫失败。

受母抗影响最大的是法氏囊炎的发病,其次是新城疫。所以,新城疫的接种不应早于7日龄,而法氏囊的接种不应早于14日龄而且应单独进行。尤其是,法氏囊是一级免疫器官,过早的毒力较强的接种会损伤其发育和功能,造成永久的免疫缺陷。有的鸡场为了中和母抗,早在3日龄就接种法氏囊疫苗,结果损伤了法氏囊这个免疫器官,鸡群免疫力低下,防不住发病,就干脆不做苗了,有发病就打抗体,导致鸡群应激大,继发感染多,死淘率高,影响鸡群均匀度和出栏体重。

一种疫苗接种后,鸡体内会产生干扰素,数日内再接种别的疫苗都会受到干扰(联苗或同时接种的可互不干扰),因此,严格的说,两次免疫的间隔应不少于7天,最少也要5天。但在不少的养殖场,由于进鸡苗的厂家不同,厂家给出的免疫程序也不同,雏鸡的母抗参差不齐,往往是一些免疫重叠交错,三四天就一次;又一方面,有的养殖场仅仅根据一两次接种的实况就修改免疫程序,造成机体免疫系统紊乱,鸡群发病也就在所难免了。以上所说的,是从免疫程序的两个基本点——免疫日龄与免疫间隔的科学与否说起,免疫程序的科学性还有许多内容,这里仅仅说这么一点,算是抛砖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