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这些年我国的市场就是“机会市场”。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释放了巨大的创业机会 ,伴随这个巨大的机会,在制造业中原本不宜占第一要素的一些操作手段,如:营销、概念、牌子、超低成本……却长期唱起了主角,使得我国产品市场呈现的景象是:亦真亦幻、斑斑驳驳、云里雾里。
随着行业的成熟,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认知大大提高,对品牌附加值得认同也大大增强,人们渴求的是:货真、品高、价实,促使制造业开始回归自己的本真——优质产品的制造。
一个优秀的品牌,一定是优秀的产品托出来的,其他方法托出来的都是浮云。“工匠精神”为什么应运而生?正是消费者理性的回归。一个经典产品的背后支撑太多了:一台台设备,一道道工序,一层层工艺,一点点操作,一滴滴管理,那是浸透着多少功夫在里头的!
我敬佩那些有历史的老规模企业,我们建个厂、搞个营销,甚至搞个研发,都可以打个跃进,唯独制造是打不了跃进的。制造这个环节从研发、原料、工艺 、流程、品控等每个过程都需要慢慢沉淀,尤其是各岗位的操作工,特别需要长期的沉淀,没有系统的沉淀,靠快速跃进怎么可能持续地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呢?
现在中兽药很火,但做得好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很好的支撑,冀中的中药能受到业内的好评,那也是有多少年功夫在起作用的。从选药、工艺、设备、人员、品控,哪个环节掉链子能行?
单说选药材,凭什么依据选?以检测药材某种成分含量作标准选?比如黄芪,黄芪根须的黄芪甲苷含量比好的黄芪饮片都高,那为什么大药厂用黄芪饮片而不用黄芪根须?比如连翘,没有蒸的连翘苷与采摘后即蒸的连翘苷含量没多少区别,那为什么使用二种药材制成品效果却大不相同?比如山银花的绿原酸含量比金银花还高,那为什么金银花比山银花价格贵了3-4倍?中药材的作用肯定不是单一成分在起作用。把这些药材从选料闹明白,你说得多少功夫?冀中公司为什么长期配备老药工选药材,就是单凭化验室是不能科学遴选的。
中药提取工艺就更复杂了,从药材投放程序、投放时间、投放温度,就更需要功夫去一点点摸索了,这就是为什么中药品种不宜贪多,但要做精。一旦你对一个产品工艺不断研究、提高,不断获得用户认可称赞,甚至收获很多粉丝级客户时,你就对制造产品“上瘾”了,不“上瘾”也得“上瘾”,否则粉丝客户不答应。
冀中发展二十余年,从谋求生存到追求发展及至现在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各种运营方法都在企业使用过,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做企业就要回归到做企业的本真——产品品质,这应是企业最本质的东西,舍去这个,还有什么能成为首要因素?
吴里明
2016.11